0.基础知识
| 概念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仓库(Repository) | 用于存放各种镜像的地方 | 
| 镜像(Image) | 可以理解为一个安装包,用它创建容器。 一个镜像可以创建多个实例同时运行,互不干扰。 | 
| 容器(Container) | 由镜像创建的,可以运行的实例 | 
1.镜像
1.下载
|  |  | 

2.查看、删除
|  |  | 

2.容器
1.创建运行容器
镜像下载完毕后用其创建一个容器
|  |  | 

这时我们就成功的安装好了redis,下面来稍微讲解下创建容器那条命令
首先是 -itd 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
i 是启用input(输入)功能,容器开启后能后直接输入命令操作容器
t 是连接容器内部的terminal(终端)
这两个参数一般是连在一起使用,想要详细了解可以尝试分别用 -i -t -it 创建3个centos容器进行操作,立马就能理解这两个参数的不同与作用。
d 是容器创建后直接后台运行(之后可以通过其他命令进入容器内部)
--name my_redis 就是给容器起个名字
-p 6480:6379 是将容器内的6379(redis默认端口) 映射到本机的6480端口,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访问127.0.0.1:6480 连接redis
--requirepass "password" 是给redis设置一个访问密码,如果你redis只是本地使用,那么不设密码也可以
2.重启、停止容器
|  |  | 
3.删除容器
|  |  |